产品

湖北精选百张“移动名片”:让游客随身携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叶辉、实习生胡宇宁)黄鹤楼变身为一本绚丽多彩的立体书,越王勾践剑变成了炫酷的单肩包和U盘,《黄冈秘卷》变身为柔软治愈的毛绒公仔。 ——11月14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知音湖北”在武汉洪山体育场举行 数百个湖北特色旅游产品“善意和朋友”评选推介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手工艺非遗到智能时尚玩具,从即食风味到保健品,从地域特产到服饰配饰,上千种旅游产品应有尽有,一场融文化深度与市场热度于一体的文旅盛典正在徐徐开启。 展厅直视:千年文化遗产隐藏在日常的美好之中 走进展览空间,一股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上千种产品一一排列,处处都藏着惊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传统艺术品焕发出新的活力。楚云丝巾,用丝缎编织嘉诺的风景;土家锦西兰卡普融合多元的设计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微型化于艺术耳环,华容土布制作的保龄球手袋时尚感十足;还有曾侯乙编钟、黄鹤楼诗指甲刀等精美小物品。 “科技生活”区互动乐趣十足。 AR技术让博物馆珍品可以“带”出博物馆。扫描冰箱贴,黄铜铃声就能在手机屏幕上播放千年音乐;倒入热水,温度感应器中慢慢出现楚韵云纹主动马克杯;机器人“AI海豚宝”不仅能讲述无穷无尽的海豚故事,还能实时解答旅游问题,成为智能“文旅推广官”。 “潮品”区无疑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小龙虾被改造成了行李牌;新款“蒜头鸟方言发声娃娃”用地道的武汉口音说“啊,对,对,对”,让人忍俊不禁。 争美:独特领袖筛选精美礼物 旅游产品不能只作为一次性纪念品。游客必须购买它们、使用它们、记住它们并愿意再次购买它们。这是一个良好且可行的产品。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装备分会专职副会长陈斌 评选现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产品装备专职副会长陈斌挑选了一款武当古建筑拼图积木。十二月说话的作品,飞檐和支架的细节清晰可辨。他反复称量积木的材料,并尝试将它们组装起来。 “这款产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是文创装饰品,又可以通过双手进行交流,拼装后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武丹建筑文化,兼顾品质和实用性。” 中国旅游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更加旅游化、生活化。旅游产品需要与场景、环境、内容紧密结合。不注重外表,更注重文化内涵,注重绿色健康,让科技渗透到每一个品类。 创意方法论:市场洞察与设计美学的融合 旅游商品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这些不仅仅是商品旅行期间购买的内容,以及旅行结束后可能继续消费的内容。 过去的旅游产品是“旅行中购买,旅行后忘记”,而现在是“旅行中体验,旅行后回购,传播给朋友”。 “它不再是旅游业的附属品,而是可以持续消费的核心内容,具有巨大的推动因素。” 产业赋能:政策与市场双向发力 旅游产品作为传承文化、讲述故事、丰富体验、拉动消费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今年10月,湖北参加2025中国自然旅游产品大赛,最终获得金牌6枚、银牌12枚、奖牌7枚。 铜牌、金牌总数位列全国并列第四,创下历史纪录。 这次的《湖北朋友》 的“礼友”评选活动是湖北加快推进“双百”旅游产品计划、推进“文化美友”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旅游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百款湖北特色旅游产品将于11月11日推出 3月16日宣布。 未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向强化下,湖北的旅游产品将不断打破文化与商品的壁垒,让更多荆楚的好东西在湖北乃至全国问世,让千年文化在日常消费中拥有更长久、更美味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