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西方之珠”“天空阿里”从雪域高原崛起,谱
【原标题】“西部之珠”“天空阿里”从雪域高原崛起,谱写文化旅游新篇章
西藏高原之秋,以“至高国、至尊、象雄缘、中华魂”为主题的阿里地区第九届象雄文化旅游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给神秘雄伟的“上中阿里”赋予了勃勃生机和生机。
9月26日,第九届象雄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举行。 (摄影:丹增努布)
“没有阿里,就没有西藏。”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西部交界处,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高原景观和边境景观。近年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世界明珠”雪域高原上,阿里巴巴制定了《阿里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编制了《阿里区域文旅发展规划》,明确了“新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中国民族特色重要文化保护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跨境主要枢纽城市。 连接新疆和西藏的旅游,推出“藏西秘境·天空阿里”文化旅游,为“稳定边疆、发展文旅、富民”交出一份耀眼的答卷。
让千年象雄“活”起来
然而说起阿里,人们对李迪斯、孔繁森的英雄事迹耳熟能详,但对西熊国和古格王朝却可能知之甚少。变“沉睡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活的财富”是阿里巴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9月26日晚,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狮泉河体育场座无虚席。主题曲《云脊梁骨》赢得满堂掌声,无人机表演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潮,根植古老象雄文化传统,结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沉浸在阿里巴巴文化之美的大门。
9月27日,第九届象雄文化旅游节群众游行举行。 (摄影:丹增努布)
现实与人性的激情碰撞,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是雪域高原古老文化与时代的声音。
9月28日,首届“天阿里尚英古韵”民族服饰秀举行。 (摄影:丹增努布)
据介绍,象雄文化是秦代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盖藏高原和藏族文化的源头.其主址位于今天的阿里。据经典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3800年前就开始发展,并在公元7世纪之前达到鼎盛。公元644年左右,松赞干布将商悬纳入吐蕃王朝版图,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象雄文明的宗教和文字对藏族乃至后来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藏文文字的起源离不开象雄文明。
距阿里地区扎达县城约18公里处,跨越千年的古格王朝古都遗址,静静地矗立在香泉河畔的一座小山上。据史料记载,古格王朝于公元10世纪左右建立,统治西藏西部700多年。古格王朝遗址 这是第一批发掘的遗址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西藏文化、历史和古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和学者来到这里探索古格王朝的消失之谜。据阿里地区文化旅游局介绍,今年前9个月,扎达县接待游客29万人次。
9月27日,阿里地区噶尔县甲木赛马场,马蹄声雷鸣,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九届象雄文化旅游节举办的“嘎嘎庆”赛马活动,主题为“传承象雄文化,领略马的英雄情感”。据了解,“嘎尔恰庆”赛马活动于2010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项集历史、文化、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赛事。是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9月27日,第九届漳中文化旅游节“嘎嘎庆”赛马活动举行。 (钟毅摄)
历史文化是赋予旅游业文化独特性、活力和可持续性的主要要素。阿里拥有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5个,自治区级文化保护单位4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6个。 “阿里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管理为先、发掘为基础、活化传承’的文化遗产工作方针,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高燕武表示,“传承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为文化旅游品牌注入历史之魂、文化之魂。”
9月26日,阿里岩画壁画艺术特展“高原雕画前世今生”举行。 (摄影:丹增努布)
让高原场景“火爆”
阿里是与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一起崛起的高原。它“想与诸神竞争”,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这里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湖泊密布。被誉为“万山之祖,万水之源”,形成“圣山圣湖一一”(“曹”藏语意为湖)的奇观。还有金野牦牛、藏羚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独特的自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阿里高原的极致景观。
白天可以自驾游览扎达土林、古格文化遗产公园、班公湖、冈仁波齐、玛旁雍措连接的阿里精品路线。晚上,可以欣赏非遗表演,观赏璀璨星空……这是第九届象雄文化旅游节自驾大会暨自驾路线推介活动的安排。
阿里地域辽阔,风景秀丽,是自驾游的理想之地。根据发展规划,阿里未来将逐步打造高原生态、地质地质景观、张中文明探索、日本岩画等多种主题的风景名胜步道体系。
在阿里巴巴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同时,“阿里旅行”热度持续上升e.
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6656米的“神山”冈仁波齐,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或游览。冈仁波齐山脚下,位于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这里是冈仁波齐徒步路线的起点。从镇上驾车约30公里,即可到达普兰县著名的“圣湖”玛旁雍措湖。
冈仁波齐的绝美风光和小镇完善的文旅服务,给首次来到冈仁波齐山的澳大利亚印度香客莫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小镇的餐饮、住宿服务都非常好,以后还会再来。”莫汉很高兴地说。
作为西藏重要的边境口岸,普兰县依托“圣山、圣湖、圣地”等稀缺资源,积极推动边境口岸试点建设。统计数据来自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显示,今年前8个月,普兰县接待入境游客34466人次,同比大幅增长。
让黑夜有源“光”
晚上8点左右,北京夜幕降临,狮泉河镇以南约25公里处的山上,连绵起伏的冈底斯山脉被夕阳染成金色。光影与山峦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巨幅油画。
这里是星空观测胜地阿里暗夜公园的主要区域。山顶上坐落着著名的阿里天文台——北半球第一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文台。
暗夜公园是国际暗夜协会在全球范围内选定的一个暗夜条件极佳的地区,呼吁光污染控制。这里是观测星空的最佳地点。
据介绍,阿里暗天公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而建l 高原基础和暗夜星空资源优势,是中国首家获得国际暗夜协会认证的星空主题公园。也是全球暗夜保护与旅游融合的标杆项目,成为雪域高原一道独特的风景。阿里暗天公园占地2500平方米,平均高度4700米,平均每年晴夜280多个,光污染指数小于10%。银河系核心、流星雨和暗星云轮廓都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0时00分左右,记者在阿里暗夜公园抬头仰望星空,只见银河像一条明亮的丝带划过天空,天上的星星似乎遥不可及,让人有种“不敢大声说话,怕吓到天上的人”的感觉。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暗夜公园获得国际黑暗天空公园认证y 协会。从阿里暗夜公园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樱桃泉国家公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沃伦邦格尔国家公园、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德森加努国家公园,世界各地的暗夜公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暗夜旅游的热潮正在悄然升温。
根据澳大利亚旅游研究人员的定义,暗夜旅游是指“以未受污染的夜空为基础,涉及观察和欣赏自然天空现象的旅游活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暗夜旅游可以带动住宿、餐饮及相关设施的消费。暗夜旅游日益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
自开业以来,阿里暗夜公园接待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今年前8个月,参观人数突破4000人次,同比增长14.3%。 《阿里巴巴暗夜霸》“RK已成为该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也是阿里巴巴的独特品牌。”阿里巴巴暗夜公园负责人倪国强说。
让边民富起来
“年年有风,从春吹到冬;终年不下雨,鬼神愁旱。”这是狮泉河镇老人们熟悉的一首打油诗。如今,狮泉河流域班公柳与红柳争艳。狮泉河镇街道整洁宽敞,一座现代化的边境高原小镇正在崛起。
午夜时分,记者步行来到狮泉河镇。主要街道灯火通明,不少商家开门营业,不少游客在餐馆就餐,不少出租车在街上穿梭。这片边境“戈壁绿洲”的火热气氛,清晰地体现了阿里巴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拉罕族人民的繁荣。作为第九届漳中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从阿里巴巴看世界·百家游阿里巴巴”招商活动吸引了300多个国家政府和企业代表参加。现场共签约21个项目和3个框架协议,协议资金39.4亿元,涵盖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等产业。文旅产业的发展让不少企业选择投资阿里巴巴。
9月26日,“从阿里巴巴看世界·百人行阿里巴巴”招商推介会举行。 (摄影:丹增努布)
目前,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让更多人吃上“旅游米”,为当地群众增收增添新途径。 “我预计将会有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就会更好。”在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附近的“卡拉申博切大本营”卖小饰品的普兰县邦仁村村民西娜·拉姆笑着告诉记者。
“文化旅游产业拉动了当地就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人才。一些员工在我们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离职回村,开餐馆或民宿,打开了增收致富之门。”普慈,阿里地区日土县旅游公司副总经理。
高燕武告诉记者:“阿里地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从‘资源优势’到‘发展优势’的跨越,日益成为促进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改造边疆、增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统计显示,今年1-8月,阿里地区共接待游客220.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3%;文化产业产值达到5701.08万元,占全年目标活动的71.26%。
如今,除了阿里高原农牧业外,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地区和人民繁荣的新引擎。因高寒缺氧而被称为“生命禁地”的阿里正在转变为“生命温暖之地”,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
车子行驶在“天堂之路”219国道上,眼前是蓝天白云,两侧是雄伟的雪山。山间宽阔的山谷里,时不时可见藏野驴、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还有成片被誉为“摇钱树”的班公柳、沙棘苗圃基地。
路过噶尔县门什乡门什村一组时,48岁的牧民洛桑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做客。房子里甜甜的,炉子里的火在熊熊燃烧,房子里像夏天一样温暖。洛桑家有40多头牦牛、50多只羊。原本是游牧民族、以草为生的他,早已成为村民。 “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团里几乎一半的家庭都有了汽车。”洛桑说。
小儿子扎西嘉曾在洛桑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害羞。当被问到想做什么时长大后,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我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在这片边境高原上,梦想发芽、生根。
发表于“Sanggunian Balita”,第8页,2025年10月16日 上一篇:正式建成投产,黄梅石膏产业按下“高端化、智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