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俞敏洪的《南极信》为何遭到批评?专家:老板
集木讯记者 丁伟 11月16日,新东方庆祝成立32周年。创始人俞敏洪身在南极,发布内部信向所有员工和支持者表示感谢。他在信中以“坚守冰雪”为主题,回顾了创业历程,规划了未来。同时他建议新东方应该是“希望的播种者”,选择东方应该是“企业良心的代表”,新文旅应该“让更多人心里装着世界”。内信发布后引起关注,但俞敏洪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共鸣。一些员工表示,他们无法同情老板出差。类似言论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是一封内部感谢信,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呢?经济学家潘和林认为,无论是东方新选而东方现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 “员工工作不好,去南极旅行时看到老板写的鼓励的话,这是正常的发泄方式。”潘和林认为,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应优先考虑俞敏洪。公司没有困难的时候,也要与员工同甘共苦。这是正常的企业家心态。当俞敏洪去南极游玩时,他似乎不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保护者。 “改变公司内部现状,避免员工抱怨的唯一办法就是为公司盈利,而员工有事业,忙着赚钱,哪里有时间去关心老板是在南极还是北极。”俞敏洪与朋友上午前往南极洲(来源:俞敏洪个人微博)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毕业生中国社科院大学专家招聘导师白文曦认为,当员工面临更多的旅行经历时,俞敏洪给游客发来信,描述旅行不适。这一场景的强烈反差在于,员工很容易感受到“站着说话不痛”。员工更愿意关注自己当下的工作状态和压力,而不是在遥远的地方谈论自己的感受。”此外,员工们还可以期待在32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得到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或者一些关于公司发展、员工福利等的重大好消息。心理预期落差较大,导致员工对信中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白文曦还提到,俞珉豪提到“我”和“南极洲”在他的信中多次这样表达。很容易让员工觉得领导太关注自己,没有真正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结合领导在南极看企鹅、员工在办公室开夜车的场景,这个比喻显得牵强、不恰当。相反,员工们认为领导者对基层的斗争缺乏深入的了解。俞敏洪微博截图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于凤辉也认为,俞敏洪丰收32周年庆典引发的争议,反映出职场沟通中的一个共同挑战,即领导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如何与员工沟通。与现实生活经验相协调。从某种角度来说,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有权利享受自己的成功,有权利追求个人利益,包括极端环境下的探险实践比如南极洲。然而,领导者在公司内部沟通时应该对员工的情绪和压力点更加敏感。于凤辉表示,这起事件的主要问题是信函时间和内容选择的偏差。虽然贺信的主题是“冰天雪地里的坚持”,目的是激励团队,但由于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挑战的具体关注,导致部分员工未能见面。尤其是在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的背景下,员工更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和实际支持,而不是远方的分享。 上一篇:“日本与中国的对抗有害无益。”日本网民谴责 下一篇:没有了
